[返回上一页] [返回大厅]

服务月刊2018-6号

天津OTC第二季路演特训营活动大幕开启
OTC优秀企业-天津出行 
行业快讯
股融易道-投资人爱看的商业计划书长什么样?(下)
心灵(du)鸡汤-“你有什么才华?”“我会填坑。”

[刊首语]

天津OTC第二季路演特训营活动大幕开启

2018年6月6日,天津OTC在总结首届路演特训营组织经验基础上,经过深入调研和精心策划,在全场嘉宾的见证下,第二季路演特训营活动,盛大开启!
本季活动由天津OTC、天津新四板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主办,塘沽科技金融对接服务中心联合主办,市金融局、滨海新区金融局、滨海新区科工委、东丽区金融办等政府部门悉心指导,天津OTC投融资联盟成员和合作伙伴热烈响应,参与本季活动的评委、讲师来自科创天使、滨海财富、华控基石、上创普盛、蜂巢投资、天地酬勤、天雨满盈、中科达、滨海创投、博正资本、玑瑛投资、企道知行等专业投资机构和南大天大等知名高校,皆是业内大咖。
本季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投资机构参与度更高。本季活动继续免费对全市企业开放,报名通道开启两天内就迎来了32家企业踊跃报名,报名企业无论从数量到质量都有大幅提升,行业覆盖了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文化创意、智慧养老、新型材料等多个领域,均为具有较高成长性的企业。
路演特训营活动是天津OTC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津八条”,服务实体经济,提高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举措,专为有股权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量身打造,通过“专业培训+路演实战+项目诊断+机构对接”的复合路演模式,提高企业融资效率。
天津OTC将通过进一步发挥市场核心功能,优化企业服务体系,整合各类资源,为区域市场助力天津地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OTC优秀企业]

天津出行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成立的天津出行有限公司,以改善生存环境、创建绿色天津为己任,倡导绿色出行、低碳出行,致力于打造天津本土的“互联网+”生活平台。根据公司所获得的市发改委“关于新能源汽车租售及充电桩建设、网约车运营一体化项目”的备案,天津出行将在本市建成充电桩3000个、购置新能源汽车5000辆,用于网约车营运及租赁。
天津出行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广立介绍说,天津出行将采取差异化的运营模式,投入新能源网约车,配套建设大型充电场站保障网约车正常运营,将网约车、充电桩、驾驶员全部纳入公司管理。为了配合网约车运营和监管,公司还专门搭建了专业级车辆调度管理中心,能够实时调取车辆行驶信息和路线轨迹,为乘客提供安全、低碳的出行解决方案。同时,公司还将建设专用培训教室,聘请专业培训力量,为培养有素质、懂服务的优质司机队伍打好基础。
天津出行自主研发的网约车平台——“天津出行”已通过交通部数据对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已对线上线下服务能力进行审核,认定具备服务能力,在2017年8月份获得网约车经营许可证,截止目前天津出行已经进入13个省市,已经取得天津、石家庄、南宁、南昌、成都、三亚、昆明等7个城市网约车经营许可,其它6个城市正在审批中。同时,各城市上线运营和新的省市开拓也在同步进行中……

2018年采用独特的预约叫车模式

2018年7月起,天津出行将采用全新的预约叫车模式,走差异化路线,改善乘客出行体验。在郝广立看来,在天津OTC挂牌将拓宽天津出行融资渠道,增加融资手段,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使公司运营更加规范。
在加快新能源网约车布局的同时,天津出行也在同步搭建充电设施。该公司已在充电桩建设和新能源领域与多家有关单位开展多元化合作。
作为链接天津出行和市民的“桥梁”,天津出行手机APP未来不仅将利用大数据平台优势对种类资源进行整合,将网约车、分时租赁及全市充电桩信息全部整合到天津出行APP中,实现智能集中管理,还将把全市商户和消费者进行无缝链接。

2018年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指定用车

随着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的召开,一批默默无闻的新能源汽车,秩序井然的服务于大会。他们有着统一的车辆、统一的服装、统一的标识,专业而谦逊。这批新能源车辆隶属天津出行有限公司旗下天津出行网约车平台,是此次智能大会指定用车。天津出行秉承着大会宗旨”带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理念走遍天津的大街小巷”成为天津亮丽的风景线。
郝广立这样表示:第一个去,最后一个走,把客人和工作人员都接送完是我们的工作!天津出行能为天津的大事全力以赴,天津出行要当好天津的招牌!天津的大事就选天津出行,让政府放心,让客人满意!

[行业快讯]

两部委:将在产业细分领域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

科技部和全国工商联近日印发《关于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引领产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民营企业。在产业细分领域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意见》鼓励民营企业并购重组海外高技术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促进顶尖人才、先进技术及成果引进和转移转化,实现优势产业、优质企业和优秀产品“走出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对外开放水平。

商务部:将引导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6月7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进一步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商务部将从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便利化、加大权益保护等方面入手,营造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资环境。

[股融易道]

投资人爱看的商业计划书长什么样?(下)

市场规模

通常在描述市场规模时,创业者可以引述咨询公司或者是券商撰写的行业报告,引用时要注意引述格式,并且标明信息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创业者没有必要在报告中夸大市场规模的具体数字,因为市场规模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统计,在不同的统计方法下千差万别,创业者只需要知道这个数字背后的大致意义和逻辑就可以了。
而且,市场规模大并不代表就有需求,关键还是看你有没有抓到市场的痛点。“很多领域市场规模看起来很大,投资人不太会在这一点上较真,如果投资人对某个领域非常感兴趣的话,他们本身就对市场有一定的测算。”刘炳一认为创业者不需要在市场规模上过分纠结。

业务模式

相对来说业务模式是商业计划书中难以一下子解释清楚的条目,很多人在初次撰写时倾向于用文字形式去解释公司的业务,并且认为越详细越好,其实不然。“业务模式这部分应该尽量减少文字性叙述,而以图表来展现。”方洁解释道,比如当业务模式涉及到产品,那么最好用产品截图或者是服务体验来展现自己的业务范围和模式。如果公司的业务比较复杂,那么创业者最好采用结构化图表的形式。“一家公司往往都会有重点业务和非重点业务,也可能出现目前仍在布局阶段,而未来会朝多方向发展的情况,那么图表会更容易将这种横向和纵向的内容梳理清楚。”
除此之外,刘炳一希望能在这部分内容里看到项目各端的合作模式。“不管是社交、电商还是其他项目,任何产品都不是孤立的,下游有用户,上游有供应商,供应商可以是产品、服务的供应商,那么这家公司和所有外部的人及公司的合作是怎样的模式,这是我希望创业者在商业计划书中展现的内容。”
公司的盈利模式当然也是投资人关注的点,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最好包括:目前的盈利方式、未来的盈利模式会朝哪个方向发展等分析。如果文字太多,图表或者流程图同样是很好的展示方式。

竞争分析

在刘炳一看来,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里至少应该要列出3个竞争对手,“不可能没有竞争对手。如果说一个创业者认为自己没有竞争对手,那只能说明ta对整个市场的认识还不到位,或者会让我感觉对方还在挑选投资人,不太想跟我好好聊。”
事实上,竞争对手可以是业务模式大致相同的直接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业务模式不同的间接竞争对手。以去年比较热门的无人货架领域来举例,果小美的直接竞争对手是哈米科技、小e到家以及猩便利等创业公司,而它的间接竞争对手则是友宝以及各类便利店。

数据

如果本身是背景不那么突出的创业者,那么在商业计划书中就需要用一定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财务数据,另一类是运营数据。”刘炳一说,财务数据中的收入、利润、亏损、平台上发生的交易量(GMV)等是比较重要的数据,“事实上,这些数据中最有说服力的是利润,那很多创业公司连利润都没有,此时就只能看GMV或者直接收入了。总结起来,这几个数据按照重要性排序是利润、收入、GMV。”
除了财务数据,运营数据也很重要。但是各个领域注重的数据不同,一般而言出行领域注重频次,社交领域注重用户数量和用户活跃度等。

融资需求

商业计划书的最后一个部分往往就是融资需求,公司需要多少融资,创业者打算出让多少比例的股份,这是两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创业者应该根据公司未来一两年的发展需求来预估所需的资金,并尽量以最小的股权出让比例来获取。
接下来要回答投资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这笔钱打算怎么用?这牵涉到一个很详细的财务计划。团队建设、研发投入、招聘人才后的人力成本、市场投放等项目大概需要多少钱,“这只是一个预算,也没有投资人会对预算的数字非常较真,但是财务预算这件事情必须做。”刘炳一说道。
同时融资需求条目中还需要说明这笔融资款大概使用的时间、当这个时间段过了后公司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阶段、获得什么样的业绩、预期下一轮可以给到投资人多少回报。

附页

在以上这些重要内容完成之后,如果还有无法体现的素材和资料,可以在商业计划书中添加附页,比如公司的专利、财务模型以及有些连锁模式创业中的单店模型等。

商业计划书呈现的方式是什么?

目前业内人士都认为采用PPT的形式比较好,主要内容的页数控制在15页以内。文字内容尽量简洁、字体保持统一,不要使用感叹号。当然也可以在商业计划书中体现一点自己的审美,例如一个创意类的创业公司如果将PPT做得很难看,可能会让投资人对团队能力产生质疑。

商业计划书应该如何投递?

一般而言,成熟的创业者都会有一些人脉资源,直接将商业计划书投递给投资人即可,“直接给到我是最有效率的。”刘炳一很欢迎这种形式。
如果无法直接与投资人沟通,也可以找投资机构的工作人员,他们本身不直接看项目,而是负责机构的其他业务,但他们可以将商业计划书转交到投资人手里。目前国内大部分投资机构的管理都比较扁平,所以这些工作人员尽管不直接看项目,但从大概率来讲他们往往跟投资人都很熟,也知道投资人倾向于投什么类型的创业公司。
如果这些资源都没有,那么也可以采用最原始的投递方式。一般投资机构都有专门接收商业计划书的邮箱,创业者可以在投资机构的官网上找到并完成投递。
事实上,随着行业快速发展,负责撮合交易的FA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本来就存在鸿沟,创业者会对行业和业务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但是投资人有另外一套逻辑去理解市场,所以,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不太合拍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候,投资人会基于市场层面来否定创业者的想法,但创业者会比较偏执,不愿意改变方向。因此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的沟通有时候是一件高成本的事情,需要FA机构或者是相关平台的帮助。”郑焕德说。因此,选择一家合适的FA公司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些平台本身就有一系列的模板帮助创业者理清自己的思路,同时平台也会迅速帮助创业者接触到合适的投资人。
直接去活动现场投也是个办法。如今一些孵化器和创投类媒体都会定期举办一些路演活动,创业者可以选择其中质量较高的活动参与,在那里可以直接接触到投资人。

投递之后一直没有反馈该怎么办?

“很多创业者在投递商业计划书之后会一味地等待,浪费了很多时间,我不建议这么做。在我看来,创业者应该更多地考虑将工作前置,例如先去了解你所投递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了解他们的偏好和倾向,以此来增强投递成功的可能性。”郑焕德认为有针对性地投递要比海量投递以及事后的一味等待高效得多。
例如,本身是一个非常早期的项目,创业者投递的投资机构可能是喜欢投资偏后期项目的公司。或者,这是一个消费类的项目,但是创业者所投递的投资机构比较喜欢投递B2B类的公司。郑焕德建议如果投资之后一直没有收到反馈,创业者最好积极主动地去沟通,了解投资人的心态,即便是被拒绝,起码也能了解投资人是出于什么原因作出这个决定,然后再做相关的调整。(本文版权归《第一财经周刊》所有)

[心灵(du)鸡汤]

“你有什么才华?”“我会填坑。”

第一

昨天,和朋友吃饭,他跟我抱怨他最近一个月工作的血泪史,他们公司有个中层老干部最近辞职了,瞬间大家的职场生涯变得异常苦逼。过去开会,都是这个老干部传达领导指示,安排工作,细致周到,指挥团队,井井有条。可他这一走,公司立刻乱成一锅粥,朋友临危受命,填补老干部的空缺。
结果,半个月不到,就萌生了辞职的念头,说老板留下的坑实在填不动了。不是灵光一现开始瞎指挥,就是酒桌上多喝两杯开始忽悠客户。结果,第二天客户来找朋友兑现承诺,朋友气得一脸懵。可老板开口了,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忍,要么滚。他打算滚了。我问他,那过去人家老干部怎么做的呢?
他忍不住感叹起来,有些人,在的时候,你不珍惜。不在了,你才发现,原来人家牛到如此遥不可及。想起刚刚卸任的蚂蚁金服和支付宝CEO彭蕾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无论马云的决定是什么,我的任务都只有一个——帮助这个决定成为最正确的决定。” 听起来,像是拍老板马屁的鸡汤,但工作久了,你就会发现,这就是真相。天马行空是老板本色,能不能让它落地是你的实力。
于是,我常想,如果遇上不靠谱的老板,在忍和滚之间,或许还有第三条路可以选,就是把老板埋下的坑填上。这事儿很难,也很扯,但如果能做好,真是一种了不起的才华。这些年,每个人都在说核心竞争力,但仔细想想,什么样的能力最不可或缺?可能就是填坑力。所谓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坑接着另一个坑。填不上,可能就过不去。在职场,说白了,月薪五万和月薪五千,可能就是这点差别。

第二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这人啊,每天的状态不一样,心情不一样,工作内容不一样,但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就是坑。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很少能遇上一天,无事发生。可有些人的职场生涯就是特别风平浪静,以致于人们经常忽略了他填坑的巨大能力。
我们部门有这么个姑娘,战绩平平,毫不出众。可老板就是对她赏识有加,每年涨工资,职级年年升,很多人心里不服气,无论是KPI,还是曝光率,她都不太给力。很多人议论纷纷,说老板故意偏袒,八成是有后门。可老板一句话就怼了回去,你们去看看和她组队的都是谁。
大家一看,再没人吭气,因为这些年,她的队友都是公司里大神级别的深坑,今天写错数,明天交错表,还时不时耍个小性,闹个脾气。我们都忍不住好奇,她是怎么活下来,而且还活得挺不错。可她却总是云淡风轻地说,嗨,解决问题呗。这几个字有多难,相信很多人都懂。
人这辈子,过得好不好,基本上就看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年,在职场,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没有谁能一辈子和大神组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坑人与被坑之间徘徊。即使是高手,也难免会阴沟里翻船。所以,填坑力就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

朋友圈里曾经疯传过这么一道面试题,不知道是真是假,但觉得挺有意思:如果面试的时候,领导给你 100 块钱,让你买一杯咖啡,可你发现是假钞,你该怎么办?
我仔细想了想,如果是我,肯定默默地掏钱把咖啡给老板买回来。可同事立刻纠正我,今天老板给你一张假币让你买咖啡,明天给你十张让你买电器,后天给你一百张,让你买手机。你打算自己赔到哪天是个头?
有点道理。亏本的买卖做不长,在哪儿都是一样。可跟老板说,是假币,似乎也不太好。如果老板知道是假钱,那就是故意考验你。如果他不知道是假钱,那就很丢脸。况且这两者之间你也不能冒险,万一老板真是考验你,你来一句,不好意思,不是我能力不行,是你的要求过分了,那岂不是死定了。很多人说,这老板挺无聊的。吃饱了撑的,用假钱考验员工。可说实在的,在职场,我们每天干的都是这件事:填坑。
其实,这道题真的挺好的,无论最终的答案是什么,至少思路是对的,拿100块钱假币,换1杯咖啡,是很多老板对员工的正常期待。按照我们同事的深度分析,100块钱换1杯咖啡,是个人都能干,要你有什么用?只有那些能拿100块钱假币买到咖啡的人,才能叫人才。想想真的很对,一帆风顺,何须水准。只有崎岖不平时,才能看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人被困住了,有人迈过去了。

第四

其实,我们自己的人生也是如此。前几天,在微信群里看见一张图,可以说非常精准地总结了人生。
过去,你总以为,所谓顺利的人生,就是一条从A到B的直线,到后来才发现,不过是很多深坑你看不见。无论你多努力,多优秀,这些坑也躲不掉。所以,说到底,人这一辈子过得好不好,就看你能填多少。
最近几年,从抗挫商到成长型思维,大概是因为越来越多人发现,逆境求生的重要性。可是,填坑真的没有想象中容易。你不仅得有打不死的小强精神,还得有点处理问题的真才实学,情商、智商、抗挫商,一个也不能少。
过去,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总觉得人生的每一步都要实实在在地赢下来。越长大越发现,人们常说的凑合其实多少有点道理。你总希望每一步都走对,其实只要过去,就是赢了。
就像马男波杰克说的,人生本来就是有缝隙的。不想说缺憾是一种完美。但至少是一种现实。
既然是现实,就得学会接受,就像我妈经常说的,家里没有一天东西不会坏,坏了修好,修不好扔掉,日子就能过下去。
所以,别对生活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期待,随时准备填坑才是正道。(摘自“行动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