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返回大厅]

服务月刊2018-5号

智取新常态,开创新未来”——天津OTC首届主题论坛成功举办
OTC优秀企业 
行业快讯
股融易道
    投资人爱看的商业计划书长什么样?(上)
焦虑时代:比时代抛弃你更可怕的,是你逼死了自己

[刊首语]

智取新常态,开创新未来”——天津OTC首届主题论坛成功举办

随着近几年经济增长趋势放缓进入新常态,各行各业的企业都普遍受到互联网和新技术浪潮所带来的新商业模式的冲击及国家和地区的加强环保、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压力。企业家们都在思考如何在保持稳定经营的同时有所突破,但大部分的企业都面临着“看不清”、“想不通”和“做不到”的难题,如何破局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2018年4月13日,天津新四板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在海河高新区科技金融大厦二层成功举办了主题为“传统行业在新常态下的机遇与挑战”的首届论坛,参加本次论坛的企业达到50余家,参会人数突破百人,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围绕论坛主题畅所欲言,为天津企业的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由天津OTC、天津新四板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东丽区金融服务办公室主办,由天津市科技金融中心、天津OTC 东丽区运营中心、天津明大华中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协办,得到了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的专业指导,也得到了来自挂牌企业和合作单位的鼎力协助。
本次论坛由OTC领导致辞、主题演讲、嘉宾分享和圆桌论坛四个环节组成。
第一个环节,由天津滨海柜台交易市场总经理、天津新四板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负责人–周华敏先生就本次论坛的目的和意义致辞也简要介绍了OTC、新四板平台取得的成绩和能为广大企业提供的全方位服务。
第二个环节,由特邀嘉宾天纺生产力促进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树成结合实际案例,从“观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三个维度阐述了传统企业如何实现“科技兴企,人才强企”的转型升级。
第三个环节,由四位分享嘉宾天津汉锦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钟辉、天津云顶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峰、天津云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欧爱民、天津市盛之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军,分别介绍了自己对转型升级的理解和自身企业在转型升级时的阵痛和蜕变过程。
第四个环节,圆桌论坛。由四位特邀嘉宾天津科技金融中心主任、天津市创业投资协会秘书长何勇军,玑瑛天使投资基金合伙人、投资总监王广龙,天津市鸿讯通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晓明,天津市龙新石油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兵,就“如何定义成功转型”,“转型中遇到的困惑与迷茫”,“转型之路在何方?”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并回答了台下观众发布的弹幕问题。
我们已经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已经受到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积极主动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创新发展思路,实现发展的新跨越、创新的新突破。
我们期待更多的优秀企业家们能够走出来,分享自己成功转型升级的心得,也希望更多的天津企业家们能够寻找到适合自身的转型升级之路。

[OTC优秀企业]

天津市副市长康义等领导莅临东方兴泰集团调研指导工作

2018年3月16日,康义副市长带领天津市市科委、市市场监管委、市金融局、市中小企业局等领导,在武清区区长戴东强陪同下,莅临东方兴泰集团新工厂调研指导,并召开《科技型中小企业调研工作会议》。东方兴泰集团董事长崔恩富先生、总裁崔忠宝先生热情接待。
在调研过程中,康义副市长和各级领导参观了东方兴泰集团新工厂的“天锻压力机智能化生产线”后,对智能化生产线冲压产品给予高度的赞扬和肯定,并提出宝贵的指导性建议。
在集团产品展示厅,崔忠宝总裁向康义副市长介绍了东方兴泰科技创新发展历程。东方兴泰集团坚持致力于打造 “智慧工厂”,既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也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康义副市长在参观产品展示厅后对东方兴泰集团快速发展指明方向,并召开现场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指示“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科技创新,实现企业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
东方兴泰集团将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摘自“东方兴泰微信公众号”)

[行业快讯]

我市启动2018年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申报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我市企业家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营造企业家创业发展良好环境的规定》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加大企业家培养支持力度,优化企业家创业发展环境,加速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现代理念、敢于担当、引领方向的企业家,日前,市人才办组织召开了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申报工作部署会,全面启动我市2018年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申报工作。
我市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党委、市科委、市工信委、市工商联、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中小企业局、各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等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实施“111”工程的总目标是从2018年到2020年,选拔培养100名以上的“杰出企业家”,1000名以上的“新型企业家”,10000名以上的“优秀企业家”。其中,“杰出企业家”选拔培养工作由市国资委具体组织实施,“新型企业家”选拔培养工作由市科委具体组织实施,“优秀企业家”选拔培养工作由市工信委牵头负责,各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
对入选的企业家,市人才办将牵头制定“一揽子”培养支持举措,促进各个层次企业家加速成长。对于“杰出企业家”人选,将给予经费支持,强化跟踪服务,制定“一人一策”的培养方案,重点突出强化政治引领、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对于“新型企业家”人选,将给予经费支持、组织高级研修班和高端论坛、搭建资源共享平台,重点突出培养创新能力、打造知名度。对于“优秀企业家”人选,将为他们搭建交流互动平台、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培训等,重点突出培育创新精神、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在行业和区域内的影响力,帮助企业尽快做大做强。通过精准有效、务实管用的培养措施和贴心的服务对接,加快培育一流企业家队伍,促进企业发展,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股融易道]

投资人爱看的商业计划书长什么样?(上)

商业计划书就像一份公司的简历,它直接决定了投资人会不会“面”你。
“BP做得好的项目不一定是好项目,但是如果BP做得烂,一般来说创业者的素质不会特别高。”真格基金投资管理副总裁刘元曾在名为《创业第一年:如何让公司活下来》的书中这样定义BP的重要性。
除非你是受人追捧的明星创业者——他们往往已经在过往的经历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这些人一旦有需求,并且消息一经散播,就可能有很多投资人排队去见他们。”熊猫资本投资经理刘炳一说——对于大部分普通创业者而言,当你有融资需求时,一份漂亮的商业计划书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意思的是,商业计划书的规范也是近5年才发生的事。
互联网的发展带起了一大批创业公司的出现。根据华兴资本所统计的数据,2015年国内风险投资的数量高达8450件,而这个数字在2012年时只有1012。到了2016年和2017年,创业公司增幅数量回归理性,其中2017年的风投数量为4676件。面对庞大的数量,“投资机构的筛选成本越来越高,此时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有助于吸引投资人的注意力,因此商业计划书的整体撰写水平开始提高。”财务顾问机构(FA)青桐资本投资总监方洁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那么一份合格的商业计划书长什么样?孙志超在自己的《创业第一年:如何让公司活下来》这本书中说,商业计划书必须符合“清楚易读”“简单”“容易被理解”这3个要素。
刘元给了一些更细节的规范例子:比如说不要用感叹号,感叹号会让投资人产生抵触心理,让人感觉这不是商业场景下的对话;字体要统一,引用行业数据最好有引证,比如说该数据出自于麦肯锡发布的《2015年中国TMT行业研究报告》;PPT的主要颜色不要超过3种,字数不要太多,PPT最忌讳的就是冗长。
冗长,是很多创业者在写商业计划书时最容易犯的错误。事实上,很多投资人对于商业计划书都是一扫而过,不会花太多时间。“我们发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很多时候,投资机构会让我们将一些核心数据从BP中提炼出来,他们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诉求,是因为很多创业者喜欢把数据放进PPT形式的BP中,投资人无法直观地分析对比数据,这样反而降低了投资人筛选项目的效率。”投融资交易平台Starup星起的CEO郑焕德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要想写好一份商业计划书,里面的讲究有很多。不同行业的商业计划书长得不太一样,而且每个机构和投资人的喜好各不相同,但侧重点有哪些、投递渠道在哪儿,仍然可以找到一些共性。4位资深投资人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可以给创业者一些参考。
商业计划书应该呈现哪些内容?
总体而言,一份合格的商业计划书应该讲清楚创业者目前在做的事是什么、为什么这件事由这个团队来做可以做成,以及该项目所在的行业目前处于哪个阶段。
刘炳一认为商业计划书最开始应该阐述的是项目亮点,方洁从FA的角度来看也认同这一观点,“这个亮点可能是市场机会的亮点,或者是项目本身模式的亮点、团队的亮点、技术的亮点、数据的亮点,也有可能是历史投资机构背书这方面的亮点,或者是它的竞争优势等。”方洁进一步解释道。亮点非常重要,因为亮点决定了投资人在拿到一份商业计划书并开始快速浏览后是否会继续往下看。
除了展示亮点,一套完整的商业计划书还应该包含创业团队、市场规模、市场痛点以及解决办法、用户画像、业务模型、运营数据、竞争分析、核心壁垒以及融资需求等内容。当然,创业者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和投资人的阅读偏好来调整内容的前后顺序。
这里我们介绍几个主要条目的撰写方法及注意事项:

团队介绍

什么人需要写进团队介绍里?刘炳一在看一份商业计划书时的要求是,列入持股比例超过5%的人,以及ta过往的教育和工作经历。而且在展现过往的履历时,最好采用更为直接的方式。例如“2009年到2013年在阿里巴巴担任产品经理”这种表达方式在刘炳一看来要优于“4年阿里巴巴高级产品经理经验”,前者在筛选时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更高效。
有时,为了更明确地展示团队能力,创业者可以透露团队成员在创业前的年薪范围,“年薪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候选人的实力。”刘炳一说道。
除了要展现核心团队的背景,方洁认为团队架构也是需要展现的一部分。“团队架构可以看出一个公司的能力是否完备,例如一家即将商业化的技术型公司需要融资,它的创始团队能够满足技术方面的要求,却没有销售人才,这在团队结构上,可能就是不完善的。”方洁这样解释。

市场痛点以及解决方式

创业者要在商业计划书中清晰地展现自己对市场的认知,而不是基于一些报告上的条目泛泛而谈。
例如当前的市场痛点有哪些、自己能针对痛点提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等。“假设总共有3条市场痛点,那么创业者就要针对痛点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方洁说道。(待续)(摘自“陆家嘴的小Rainbow微信公众号”)

[心灵(du)鸡汤]

焦虑时代:比时代抛弃你更可怕的,是你逼死了自己

最近一段日子,朋友圈弥漫着一片焦虑,人到中年,兜里没钱,真是要多悲惨有多悲惨。过去,大家想的都是怎么让自己出类拔萃。现在的目标是不被抛弃,真是要多焦虑有多焦虑。
身边有不少好朋友,年纪轻轻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张口闭口就是要赚大钱。30岁前一定要年薪百万,40岁前要给后代留下祖产。
我没好意思说,按照这个节奏,能不能活到40岁都是个问题。物质带来幸福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了,可自己折磨自己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失眠、焦虑、抑郁症,随便拿出一个,分分钟让你赚来的钱都赔进医药费,还可能治不好。
于是,我跟助理说,要成立一个反焦虑联盟。助理发来一个惊恐的表情,来了一句:姐,那可能是个废柴联盟。
我笑了,想起很早以前有人跟我说过的一句话,越焦虑越牛逼。因为焦虑是一种动力。当你焦虑时,说明你开始想要改变了,不愿意接受随遇而安的态度。
乍听起来,是这么个道理。可仔细一想,却漏洞百出。放眼身边,那些20岁就焦虑的年轻人,30岁成功了吗?
没有。他们只是更焦虑了。理由很简单,焦虑和努力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这俩事儿没关系。你焦虑,并不代表你努力。
相反,它可能逼死你。
前段时间,很火爆的年轻女人的三大刚需:变美、撩汉、赚钱。朋友聊天说起近况,我感觉,现代人最大的刚需其实只有一个:保命。
逼死一个人到底有多容易?给他一样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就够了。
这些年,新闻里,累死的,病死的,自杀的年轻人比比皆是。同学会上,我惊讶地发现,随便抓住一个人问最近过得怎么样,没人告诉你,他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每个人都是一身病,不是身体疼痛,就是精神抑郁。
失眠、焦虑、抑郁症,恐怕没等时代抛弃你,人就先逼死自己了。
2018年1月,智联招聘发布了2017年中国白领满意度指数报告。你可以猜一下2017年白领职场年度关键词是什么?
我的第一反应是:穷。现在人天天把钱挂嘴边(比如我),穷肯定稳赢。
可答案一揭晓,第一名居然是:焦虑。
想想不难理解,放眼身边,跟谁比都比不上。有钱的还比你努力,努力的比你好看。拼爹、拼脸、拼才华,一样都没有。怎么可能不焦虑。
我不否认焦虑的鸡血功效,但它的功效太有限,副作用却太明显,是一颗不值得吃的药。
这几年,经常有人说起一句话,你不逼自己一把,不知道能耐有多大。
过去,我觉得特别对。成长这件事从来就没有舒服的。可后来,我发现,这是有人在偷换概念,他们搞不清安逸和随顺的差别。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减肥。
这些年,因为减肥,没少遭罪,可还是忽胖忽瘦,怎么练过段时间又被打回原形。过去,我一直觉得是因为我不够努力。直到年前,看了马丁塞利格曼的一本书叫《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我才明白,其实人这辈子真的是有局限的。
他在书里提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观点,每个人都有一个自然体重,而这个自然体重是天生的。一旦你有了饥饿感,新陈代谢就会减慢,这样你就更瘦不下来了。
于是,我明白一个道理,从120斤变成100斤可能是自律不自律的问题,能不能下100斤,就是看命啊。
塞利格曼有句话,我特别喜欢:改变你能改变的,接纳你不能改变,才是牛逼闪闪的人生。
可惜,还有下半句,一般人不懂得区分这两点的差别。这大概就是所谓缺少智慧的生活。焦虑的本质其实是无知。

最近这大半年,我写了很多扎心的文章,提醒别人要勤奋努力。于是,有很多人问我,我这么努力,为什么没有好结局。
不好意思,这个可能真没有。且不说,成功的定义多种多样,就算是那种俗套的逆袭大戏,也有一个重要因素,叫命运。
木心有句话我特别喜欢,规律背后,有命运在嘲笑。
说白了,人这辈子,身不由己的事儿太多,心态不好的人,优先逼死自己。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好奇,有钱人都是怎么赚钱的。于是,我问了身边几个年纪轻轻就年薪百万的朋友,他们是怎么让自己出类拔萃的。
很多人都提到一个词:运气。
这两个字听上去,或许很可笑,但真的是,从0到1,可能努力就够了,但从1到100,多少需要点运气。这也是为什么,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到底哪条路可以走向成功,因为很多真的是瞎蒙的。
还有人说,你没穷过,你不懂穷人的焦虑。
但我想告诉你,精神层面的困扰,无法用物质来解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失眠、焦虑、抑郁症患者里,有钱人一点都并不比穷人少。你总以为有钱能使鬼推磨,生一场情绪病,才知道,钱是最没用的东西。
那些想不开的年轻人,真的不是穷死的,而是被自己逼死的,或者说,被所谓的成功学绑架而死的。
所以我才说,活命才是刚需。
年轻人是不是应该焦虑,放在价值观的纬度里,其实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和人活着钱没了,到底哪个更悲惨。
没有人能给你一个标准答案,它完全取决于你想要怎样的人生。你的悲惨,或许是别人的甘之如饴。
但我特别想说,凡是要讲度,想赚钱,想成功,无非是希望日子过得好。可是,医药费真心贵。这个时代,最值钱的就是一个好心态。
我这么说,不是让你坐以待毙,而是想告诉你,我希望你努力,更希望你好好活下去。(摘自“行动派微信公众号”)